昔人常说 “字如其人” 。 在中国,取名字十分重要,而汉字的生长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了。在这样一个波涛壮阔的历史长河中,留下了许多逸闻趣事。人人一定听说过诸葛亮测字这个故事吧?
约莫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,有个名叫张良的人,受到了帝王的惠赠,让他自己选一份奖品。张良仰面看到了点亮着的北斗星,随后哭泣着说:“我原本就是天下之人,何须再强求呢?” 此时一位名叫孔文举的人就在旁边闻声了,他说:“他能认出北斗星,定然有特殊之处,未来一定成为一方之杰。若是朝廷没有他,很快就会被彭越区域的乱兵所侵袭。” 此言一出,随即引起了众人的热议。
之后,汉武帝选择了张良做自己的辅佐大臣。而与张良齐名的即是诸葛亮了。他不仅是位精采的军事家,更是中国古代文学与哲学的精采代表。据传,他曾经用手写出一个大大的“仁”字,要求身为刘备门客的庞统给出评价。庞统却不以为然,试探性地给出“针砭时弊,念茅忘餐”的评价。意思是说,诸葛亮的才思与仁德之间难以取舍,分寸难以掌握,但庞统并不以为他是一个真正的仁者。
诸葛亮听后,沉吟片晌,决议将“仁”字的田字格后面的两点挪到仁字的旁边,形成了“忍”字。并回应庞统:“我置之不理”。他以为庞统的“针砭”可以反映出自己的不足,而自己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一定反思自己,发扬仁德。
这个故事,让我们看到了诸葛亮的谦逊、深刻和自知之明。更让人深入感悟汉字背后所蕴含着的文化和哲学。在中华文化中,汉字是一种怪异而又深邃的符号语言,诠释着中华民族的头脑和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