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生活文化 > 屈组词(屈组词:古代诗人最爱用的修辞手法)

屈组词(屈组词:古代诗人最爱用的修辞手法)

来源:鹏心生活网

屈组词,汉语修辞学中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。其含义是在诗句中用对称的字或音结构来形成同音、谐音、重音或双关的修辞效果。比如唐代诗人杜甫《八阵图》中有“峨眉山月半轮秋,影入平羌江水流。

诗中的“峨眉”、“半轮”、“平羌江”、“水流”等字音相同,增强了整个诗句的音韵美和诗情描绘力。

屈组词是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精华,古代的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使用屈组词来凸显出自己作品的艺术性。例如辛弃疾的《青玉案·元夕》:“作者妾薄命,知难乃下笔。”这一句中,“妾”、“命”、“难”、“笔”均为同音字,巧妙地表达了灾难来临时,诗人的坚强与无畏。

现代作家对屈组词的运用也不乏精彩之笔。例如鲁迅《伪物言》:“竹编的笼笼,蒜泥的股股,确是令人可嗅到那般鲜美的‘鸡儿’。”其中“笼笼”、“股股”与“鸡儿”(鸡肉的谐音)的构成呼之欲出。

相关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