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作为一种美的符号,自古就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。在中国古代,一些文人墨客对花的赞美更是达到了一种境界,甚至形成了“花中君子”的说法。那么,花中君子指的是哪些名人?他们到底对花有着怎样的追求和理解?
到唐代,文人学士对花的追求达到了新境界。唐朝诗人白居易曾说过:“诗中有意,花中有情。”意思是说,写诗是有目的有计划的,但对花却是无拘无束、随心所欲的。
在唐代,以韩愈、柳宗元、白居易等为代表的诗人学士,对花的言语更是达到了臻境。他们以诗歌来表达对花的追求和赞美,同时,也通过花来寄托对人生的感慨和吁求。
比如韩愈在《花箴》中说:“愿你采花时择清幽处,惟有佳人不可得,恋花便恋片时月。”这就是表达了他对于品行高尚,有志向的人的心声。
柳宗元则在《唐多令·其一》一诗中说:“不领南飞信,难以占白花。”这句话就是柳宗元想要表达的,鸟儿虽然能够飞翔,但却不能去欣赏白花;而自己虽然不能翱翔天际,但仍然能够赏花,因此也需要占住先机,争取能够欣赏到花的美丽。
白居易则在他的代表作《长恨歌》中,用描写杨贵妃赏花来表达对于女性的赞美和祝福。他写道:“红颜弃轩冕,白首卧松云。”这就是想要表达他对杨贵妃的敬仰与爱慕之情,同时也是将杨贵妃比作花,将白头之期比作松云,寄托了他对杨贵妃的祝愿。
可见,花中君子并不是指具体的一些人。花中君子是对于那些品行高尚、情操极佳的人的赞美。这种赞美与对花的赞美是相辅相成的。正是由于这种境界的存在,才使得中国古代文化的美学更加完美,更加博大精深。